01
会议背景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此后,工人运动逐渐恢复,农民运动日益兴起,全国革命形势迅速高涨,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
但是,国共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在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洪流中也潜伏着令人不安的暗流。国民党内的右派分子邓泽如、张继、谢持向共产党发起进攻,诬蔑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目的是消灭国民党。
对此,中共中央于7月1日发出党内通告,要求各级党组织坚决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活动。陈独秀、恽代英、瞿秋白、蔡和森等连续发表文章,痛斥国民党右派违背国民党一大政纲、破坏革命队伍内部团结的反动言行。
为了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回答党所面临的许多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四大纪念馆(图源网络,侵删)
02
会议时间
1925年1月11日-22日
03
会议地点
上海
中共四大会址(图源网络,侵删)
04
会议出席人员
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陈独秀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
中共四大代表/中央执行委员/候补委员(图源网络,侵删)
05
会议内容
这次大会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大会以十月革命为例指出,无产阶级“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而参加”,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关于工农联盟问题,大会强调,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农民是“重要成分,天然是工人阶级的同盟者“。
大会总结一年来国共合作的经验后指出:无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既要反“左”也要反“右”,而右倾是党内主要危险。共产党要做到:在国民党内和党外坚持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民众宣传上扩大左派,争取中派,反对右派;既帮助国民党在实际运动和组织上发展,又加紧同国民党内的妥协倾向作斗争。
四大对如何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特别是如何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具体的回答;对民族资产阶级也缺乏正确的分析,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未形成独立的阶级,把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弄得模糊不清。
国共合作(图源网络,侵删)
06
会议成果
选举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棠为候补委员,组成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以下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
《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中共第四次大会对于列宁逝世一周年纪念宣言》
《对于妇女运动之议决案》
《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
《对于青年运动之议决案》
《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
《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
《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
《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
《对于托洛茨基同志态度之议决案》
《对于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代表报告之议决案》
《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报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状况之议决案》
《对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之议决案》
07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党在当时要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阐述和回答,而最具历史意义的是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在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虽还幼稚,但因为它最受压迫,所以最有革命性,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无产阶级的有力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取得胜利。大会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若不去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较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表明,此时党已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

中共四大在全国的影响(图源网络,侵删)
本次课程到此结束,下节课见!
备注:
本文资料来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网页